臉譜是漢族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于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化妝的分類
在舞臺上,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旦角演員,她得本來面貌是不錯的,但因為不善于化妝,在臺下看起來很不美,既表現不出人物性格,形象上也很難看。這樣不但損害了角色的形象,也使得演出效果大為減色。
舞臺化妝基本上是從生活中來,但又和生活上的美容化妝有著明顯區別,它的意圖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面部化妝的主要意圖是改變演員的本來面貌為角色的面貌。演員必須通過一定的化妝手段,是自己符合于某一個劇中人物的性別、年齡、和他的生活特征。譬如一個四十歲的旦角演員,扮演《打漁殺家》的蕭桂英,通過一系列的化妝過程和穿上戲裝以后,在舞臺上出現的已經不是演員的本來面貌,而是一個漁家少女的藝術形象了。
2、面部化妝的另一個意圖是通過眉、眼、鼻、口的夸張描畫,不但有助于演員的面部表情,而且能結合演員的表演動作,有力地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3、面部化妝的第三個意圖是彌補演員的面部缺陷,使之符合于美的造型要求。例如有的人眼睛較小,通過把眼圈四周揉黑以后,眼部擴大了,就可以彌補了眼小的缺點。有的人臉型較寬或較胖,通過貼片子,就可以把演員的臉型變的瘦一些或長一些。
4、面部化妝的最后一個意圖是要使遠距離的觀眾能夠看清楚劇中人物的面貌和表情。
從以上所說的四點來看,面部化妝對表演藝術說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完成角色藝術造型的必要手段。在舞臺上,化妝、服裝、與演員的表演是不可分割的,演員必須通過化妝藝術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現出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面部化妝,它直接影響著演員的面部表情和內心活動。
面部的白粉:旦角的臉上要全部擦粉,粉底子要均勻,演員本人的真眉和嘴唇,要用粉蓋住(以便畫眉和涂抹口紅)。頸脖上不要擦粉,但須撲粉(這里附筆說一下,手上也需要擦粉。但要比臉上的白粉略輕一些,太白了就不好看了)。
胭脂:各行角色的面部化妝,以旦角用胭脂最重,但也不可抹成紅臉。深淺的程度要按照燈光照明的強弱來決定。在較強的燈光下,胭脂宜稍重;在較弱的燈光下胭脂宜較淡。演員需要從舞臺實踐中求得經驗,靈活運用。胭脂除了美化臉部和表現顏面紅潤外,還有調整和改變面部凸凹的作用。胭脂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桃紅色的,一種是大紅色的。桃紅色比較艷麗嬌嫩,大紅色比較溫暖柔和。
口紅:演員口型不一,涂畫口紅需按口型的不同分別加以處理。一般的抹法,是較演員本人口型稍小一點下唇比上唇更小一些,下唇靠近嘴角的地方,要留出一小塊白粉不畫對各人口型不同的處理:大體是口型大的涂小些,小的略涂大一些。厚的宜畫薄,薄的宜加厚。
女演員口型不大的,可以按照本人的嘴唇涂紅便好。但一般的畫法,不管何種口型,下嘴唇要比上嘴唇涂得小一些。這是—巳角抹唇的特點。
眼的描畫,較其它角色要濃黑一些,式樣要取俏。一般內眼角描得窄細,外眼角描得要寬大細長,稍往上挑。眼圈要靠近睫毛涂描,不要露黃眼圈。上眼皮的黑邊(與眼皮交界的周邊),接連上眼皮紅粉地方,略要柔和模糊一些,紅黑兩色不要截然劃分。
演員的眼型,各有不同,化妝時宜分別處理。眼睛大的,眼圈描的不可過寬;眼睛小的,眼圈可以描得寬大一些。眼睛圓的,稍加長;眼長的,不必過于加長。
精彩評論